WMS及质量追溯系统简介
自从工业化时代开启以来,一个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向无外乎集中在下面三个:
一、供:采购/供应管理(寻缘)
二、产:生产运营管理(加工)
三、销:物流管理(交付)
当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三者之间在不同时期还是有着不同的位置的。首先,是20 世纪早期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是竖向集成盛行的年代,供产销大都处于一个公司内部,这个时期的竞争基本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后来,从80年代后期到目前,竖向集成开始解体,外包盛行。比如通用汽车剥离他的零部件生产厂商等等案例,此时供产销从主要是企业内部关系,转变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也不再局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上升到多个企业与多个企业之间——供应链管理诞生。(别着急,话题并没有被扯远)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发展大概是如下一个过程:
换句话说即便是现在很时髦的供应链管理,其管理实质依然没有超过供、产、销的范畴。当然因为本文主要是探讨WMS及其延伸的条码、质量追溯管理,所以我们就简要谈谈跟WMS相对比较密切的物流管理,其他方面就暂不展开了。
在物料管理中,有四大管理核心:
一、采购管理
二、仓储管理(重点出现)
三、配送管理
四、运输管理
其中,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物流的支柱,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虽然购和销决定了物资的交换关系,但如果没有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的配合,则这种交换关系最终无法实现。
因此,对于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来说,仓储管理应该在如下位置: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仓库管理有多重要?我们认为可以用如下两点回答:
第一、除银行外,工厂里几乎所有的流动资产都集中在仓库,一般情况下,仓库中的物品会占到企业总资产的20%-40%,仓库的流动顺畅与否,生产进出频繁,物料的收发是否正常有序,直接关系到工厂的各种生产效率是否达成有效目标。
第二、仓库对物料的数字准确性也关乎到生产的进度。如果物料没有及时供给生产,造成收发料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到出货的顺利。
进而,我们认为仓库管理的价值点如下:
1. 数据采集及时、过程精准管理、全自动化智能导向,提高工作效率;
2. 库位精确定位管理、状态全面监控,充分利用有限仓库空间;
3. 货品上架和下架,全智能既定策略自动分配上下架库位,避免人为错误;
4. 实时掌控库存情况,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5. 通过对批次信息的自动采集,实现了对产品生产或销售过程的可追溯性。
更要的是,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基于条码的WMS促进公司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依靠经验管理转变为依靠精确的数字分析管理,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中管理、实时管理,加速了资金周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这些必将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
2 WMS业务范围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WMS系统到底应该做什么?通常我们认为现代企业的仓储管理主要工作如下:
• 仓库选址与布点
• 仓库规模的确定和内部合理布局
• 仓储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和配备
• 仓储资源的获得
• 仓储作业活动管理
• 库存控制
• 仓储经营管理
• 仓储人力资源管理
WMS做为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业务自然无法涵盖上面的前四条内容。所以,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WMS系统应该包含如下业务范围和拓展方向:
• 仓储作业活动管理(出库,入库,盘点,移库)
• 库存控制(安全库存设定,补货策略,补货提示)
• 仓储经营管理(上架策略,下架策略,拣货策略,批次管理)
• 仓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指标分析)
• 扩展-条码管理
• 扩展-质量追溯
接下来,我们初步谈谈这些业务。
2.1 仓库作业活动管理
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
2.2 库存控制
目前常用的库存控制方法如下:
•定量库存控制方法:是以固定订购点和订购批量为基础的库存量控制方法。
通常订购点用如下方式计算:
订购点=订购周期*平均日消耗量+保险储备量
保险储备量=(日最大耗用量-正常耗用量)*订购提前日期数
订购批量:通常采用经济订购批量(EOQ)。
•定期库存控制方法:是以固定的检查和订货周期为基础的库存量控制方法。
订购批量=平均日消耗量*(订购周期+订购提前日期)+保险储备量-现有库存量-已订未交量
订购周期:
T:经济订货周期
S:单次订货费用
C:单位商品年储存费用
R:年库存商量需求量(销售量)
•ABC库存控制法: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MRP库存控制方法: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规定必须完成各项作业的时间,编制所有较低层次零部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外计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时间与数理,对内确定生产部门应进行加工生产的时间和数量。
• JIT库存控制方法: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又称无库存生产。
• 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转变两个经营理念:
* 企业间的关系由交易买卖关系转变为战略合作关系。
* 由企业个体优化到整体最优,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企业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佳化为目标。
因为我们在进行WMS的技术落地时,通常不考虑 JIT库存控制方法和供应链库存管理。
2.3 仓储经营管理
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上架策略 :
常用的上架策略:手工指定;固定储位;动态储位。
下架策略:
常用的下架策略:先进先出;后进后出;随机下架。
拣货策略:
影响拣货策略的四个因素:分区;订单分割;订单分批;分类。
通常的拣货策略:摘果法;播种法。
批次管理:
通过对物料的出入库全过程进行标识和批次管理,确保当产品出现问题或需要时可实现追溯。
2.4 仓库人力资源管理
此部分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有深刻联系,讨论起来非常复杂,所以本文略过。
2.5 条码管理
条码分类:单品码,箱码
2.6 质量追溯
• 正向追溯
• 追溯产品的去向
• 反向追溯
• 追溯产品的材料、生产过程信息
• 关联追溯
• 追溯产品的原料、供应商、生产信息、销向等信息